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中部,湖體主要在大理市,古稱葉榆澤,又名昆明池,白語稱“耳稿”,意為下邊的海子。因湖形似人耳,漢語遂稱為洱海。為第四紀形成的斷陷構造湖,屬碳酸鹽類湖泊,天然造就了一幅美麗的風貌。海拔1966米,湖身北起洱源江尾村,南到下關團山,古城大理如一只巨型蝴蝶匍匐在海邊至山腳的平壩上。南北長41公里,東西寬3—9公里不等。湖北有彌苴河,南有波羅江,東有鳳尾青、玉龍河,西有蒼山十八溪,呈心式匯注入海,構成洱海豐富的水源。湖水面積250多平方公里,為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。湖水從大理市區(qū)下關的西洱河出口,流人漾溴江,再匯入瀾滄江,屬瀾滄江水系。洱海雖沒有滇池大,但洱海平均水深11米,最大深度達21米,蓄水量約30億立方,相當于滇池的兩倍,且湖水透明度約4米,湖水呈綠色,也勝于遭受污染之苦的滇池。
在洪水沖積堆積形成的江尾三角洲上,有帚狀河溝伸人海中,歷史上就有“享漁溝之饒,據淤田之利”記載,三角洲東西兩側有水草叢生的淺湖灣,為魚類繁衍生息的良好場所,歷來水產豐富,當地稱為“魚土鍋”。據《西洱海志》云:洱?!棒~族頗多,視他水所出較美,冬卿甲于諸郡。魏武帝四時食制曰:“滇池紉魚,冬至極美”。洱海魚類豐富,共有35種,其中土著魚21種,以大理裂腹魚(弓魚)最為著名。弓魚長約三五寸,身形瘦長,躍出水面,形狀如弓,鱗細肉鮮,號稱“魚魁”,是云南三大名魚(弓魚、金線魚、抗浪魚)之一??上КF在大多已變種且不多見了。
洱海海岸線長30公里,曾是北通東西兩湖,南達大理、下關的船運碼頭,沿湖居民多以漁、航為生。歷史上最高水位1976.098米(海防高程),最枯水位1973.28米。1969年起,隨著西洱河水電的開發(fā),規(guī)劃最低水位1969米,實際降至1970.66米,降低3.34米。隨之出現了一系列生態(tài)失調問題:岸邊再造,已建泵站懸空失效,魚類資源驟減,井水干涸。
洱海西為沙泥質,與湖濱沖擊地相連,坡地平緩,平疇綠野,村落密布,多沙洲港灣;東岸緊靠雞足山,多為石質,由于海水長期侵蝕切割,形成崖壁、島嶼、礁石、巖洞;港灣。迂回曲折,富于變化,有三島、四洲、五湖、九曲之稱。湖的南端建有洱海公園,海濱設有鮮魚一條街,海中行航駁、輪船,辟有環(huán)湖旅游線。元郭松年在《大理行記》記載:“內則四洲三島九曲之奇,浩蕩汪洋,煙波無際,于以見江山之美,有足稱者”。洱海美,美在水。每當風和日麗時,波平如鏡,舉目遠眺,蒼山積雪倒映其中,銀蒼玉洱,相映生輝,再加上若隱若現的銀色海鷗,閃銀耀金,格外迷人。如果蕩一葉輕舟,進入湖心,就會領略到“百二河山云水外,三干世界鏡中天”的境界。正如元人李京所贊:“檻外千峰插海波,英蓉雙塔玉嵯峨。銀山殿閣天中觀,黑水帆檣鏡里過?!?/p>
洱海山水,歷來為人們椎崇。歷代文人墨客盛贊蒼山洱海的大量詩文,已成為大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唐代四川人間丘均在《題洱海臨水亭》中“回合峰隱云,聯綿渚縈島”,寫盡蒼洱連綿之妙;唐大理人楊奇昆《游東洱?!酚小帮L里浪花吹又白,雨中嵐影洗還青”之句;元人高昌雅的《點蒼山》“水繞青山山繞城,由來人杰地應靈”寫出了蒼洱鐘靈毓秀、人才輩出的頌詞;明代楊慎,遍游名山大川,見多識廣,然而一見蒼洱,卻“一望點蒼,不覺神爽飛越……山則蒼龍壘翠,海則半月拖藍,城郭奠山海間,樓閣出煙云之上,香風滿道,香氣襲人,余時如醉而醒,如夢而覺,如久臥而起作,然后知吾向者之未嘗見山水,而見自今始。”(《點蒼山游記》),為大理蒼山洱海之美景所懾服。
洱海風光,四時變幻,多姿多彩。清晨,薄 霧輕籠,湖面迷茫,煙波無際,待東方日出,揭開面紗,露出秀美的面容;旭日初升,朝陽四射,金波粼粼,漁舟揚帆。夕陽西下,余霞錯綺,歸舟泊岸,漁歌唱晚。月夜,水靜風輕,月影波光,輕濤拍岸。“洱海夜月”,成為大理“上關風、下關花、蒼山雪、洱海月”四大奇景之一。更有奇者是,由于上關風很大,將西洱河的水波吹回,本來是洱海從西洱河流出的,看上去卻像西洱河流入洱海,非常有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