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聽過有人春天從樹里取水,夏天采莓釀汁,秋天撿菇獵鹿,冬天大啖根莖類食物嗎?在發(fā)達(dá)國家生活的芬蘭人,吃東西就是這么“原始”!
很長一段時間以來,芬蘭在國際美食領(lǐng)域的聲譽頻頻受挫:早在2001年,芬蘭和意大利兩國就曾為歐洲食品安全局的總部所在地,爭得不可開交,最終,意大利帕爾瑪勝出。當(dāng)時,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提出的著名理由是“芬蘭人連意大利熏火腿是什么都不知道”。后來,他又在歐洲食品安全局總部落成慶典上,得意忘形地表示他曾“不得不忍受芬蘭的食物”。
2005年,法國總統(tǒng)希拉克也“踩”了芬蘭一腳。他在嘲笑“宿敵”英國菜難吃之余,不忘奚落芬蘭,稱“英國是僅次于芬蘭的世界上烹飪水平最差的國家”。到底芬蘭人都吃些什么,讓歐洲“美食大國”的頭頭腦腦們相繼發(fā)言批評?
在我看來,芬蘭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,明顯地影響著人們吃的方式。占芬蘭國土80%以上的森林,是取食的重要來源。在春天的頭兩周,白樺樹的根莖不斷向上輸送水分,綠芽因此生長出來,這時芬蘭人就會在白樺樹枝上劃一個小口,接取一部分水分。“樹水”里盡是豐富的礦物質(zhì),看上去與自來水沒什么兩樣,喝起來卻有一種屬于大地的冰涼甘甜。“樹水”雖好喝,為保持生態(tài)平衡,芬蘭人會從對樹木生長影響最小的旁枝末節(jié)適量取水。
夏季則是各類莓果豐收的季節(jié),除了常見的草莓、藍(lán)莓、蔓越莓,還有黑莓、紅酒莓和白、綠、紅三色醋栗,以及越橘、黑果、玫瑰果、鼠李草和長在極地沼澤邊的稀有金黃色云莓。
莓果成熟時一串串掛在綠葉旁,此時常能看到不少在林中深處“采莓”的人們:采一整桶鮮莓帶回家,鮮吃、冷凍、做果醬、打果汁、釀酒,一種莓果多種吃法。而住在離島或水域附近的人們,夏天的餐桌上也少不了烤魚。
秋天的芬蘭,森林盛產(chǎn)野菇,種類多得讓人眼花繚亂。因此每逢秋季,市面上就會出現(xiàn)不少“采菇手冊”,詳細(xì)描述森林野菇的長相、種類與生長地點,及如何辨識有毒菇類。秋天也是芬蘭人獵鹿的季節(jié),此時鹿的數(shù)量大增,常沖上公路造成車禍,因此芬蘭北方獵馴鹿,南方獵麋鹿,鹿肉大餐是游客一定不會錯過的招牌菜。
在圣誕節(jié)來臨前的隆冬,芬蘭人的主菜則是根莖類食物。除了烤火腿外,紅蘿卜派、紅根沙拉、蕪菁甘藍(lán)派配上腌制好的鱈魚、鱸魚、鱒魚、鯡魚,再配上姜餅以及用紅酒、白蘭地、杏仁、葡萄干、肉桂、陳皮等調(diào)配出來的混合熱飲“格拉格甜酒”,就是等候圣誕老人前來的大餐。
習(xí)慣“看天生活”的芬蘭人,隨著四季變化取食,設(shè)法從自然中取得最多營養(yǎng),儲存食物以御寒冬。祖先們求生的智慧延續(xù)到現(xiàn)代人的餐桌上,使得世界頂尖的高科技國家芬蘭,在吃這件事上,仍很崇尚“原始”。
的確,食物烹調(diào)之于芬蘭人,與其說是精致文化,不如說是謀生需求。某記者曾半開玩笑地說,當(dāng)法國人教導(dǎo)小孩前菜、主菜和甜點的分別時,芬蘭人教孩子要重視營養(yǎng)均衡,不管飯菜是否好吃,統(tǒng)統(tǒng)吞下肚。
色香味既然不是芬蘭菜的重點,來自美食大國的批評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。
不少芬蘭大廚說,芬蘭菜不是不好吃,而是不會營銷;也有人說,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胃口,法意的精致佳肴也比不上芬蘭鄉(xiāng)村老祖母做的不起眼的肉丸湯;當(dāng)然也有人感謝大國的侮辱,讓芬蘭人有機(jī)會重新深入思考飲食文化的多面性。
一名久居芬蘭的意大利人,從“生活選擇的優(yōu)先級別”角度來看美食之爭:“我們意大利人會為了找一間好餐廳,驅(qū)車兩個小時;芬蘭人會用那兩個小時開車的時間,去湖邊的夏季木屋烤制簡單的火腿,然后去湖里游泳。”